心境绿洲心理咨询中心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不要用爱的名义控制我

向下

不要用爱的名义控制我 Empty 不要用爱的名义控制我

帖子 由 Admin 周二 三月 27, 2012 12:20 pm

保持真实的自我,虽然痛苦,结果却很幸福。

反过来,有些人之所以痛苦,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感觉、知觉和直觉,却经常得到别人的否定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保持着自我认知,但却忍受着不被别人接受的痛苦。



有这样一种人,无论别人如何评论,无论别人如何想要控制,他们都力争保持自己的个性!

正如我们所见的一样,很多人却会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,会相信别人更加了解自己,如此一来,他们就会根据外部信息反向建立自我。



如果老是遭到别人的否定,一个人便很难相信自己。但一个人是应该有肯定自己的能力和自由的,我们可以把别人的言论,当成是别人自我保护的伪装。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!



当用偏见来对付别人的时候,往往会先贬低别人。



当人们失去了自我感觉,别人的闲言碎语,就开始塑造着他的自我认知!被控制者期望别人的理解,内心充满了惶恐与震惊,压力使伤害越来越复杂,常常让他们痛苦不堪。

没有人愿意别人给自己随便下定义,可是,被控制者不知道控制的本质,不知道控制关系背后的强制力量,他们常常会把生命耗在改变压制者这件事情上,或是努力去证明自己并不像压制者说的那样,反对别人对自己的胡乱评价。事实上,被控制者越是可靠、有力,控制者越感到受到威胁,于是,他们便加紧对被控制者的压制。{认清这种病态心理,结束恶性循环}



当有人评论你时——好像他们就是你一样。注意,他们正在试图控制你,多数时候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
没有人能比你自己更知道你的本性、目标、动机、想法、信念、感觉、爱好、厌恶,知道些什么,如何行事以及你是谁。有人试图强行控制你时,要懂得保护自己!



既然只有你能给自己下定论,你的自我认知就是你自己的专利。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是天生的,不是他人赋予的,你没有必要去证明或是解释它。





许多人试图在被控制时保护自己,并且把争辩描述成了争吵。这是争吵吗?我不这么想。我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斗争,是回击他人入侵、保护自己本性的斗争。



如果一个人的本性常常遭到别人的否定,他就很难拥有自信。作为成年人,精神边界会经常遭到攻击,受到影响,而攻击者常常是借着出于正义、责任、关爱以及亲情的考虑为理由!



除非我们明白,那些人是在假装了解我们的内心,对我们乱下评语;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将会遮蔽事实,扭曲认识,模糊我们的视线。如果我们接受这些评价,黑白就颠倒了,把对的说成错的,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会依据错误认知进行人生选择,最后,被别人控制在股掌之间。



每当我们接受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,就把自己的体验抛在了一边,并且丧失了自我感觉。最终,我们失去了靠知觉、感觉、直觉和思考四种功能获取信息的能力。

然而,只有拥有这些信息,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选择,认识自己,在这个世界上表现自我。我们的祖先需要这些功能,以应对自然界的种种危险;今天,这个世界的选择越来越多,我们同样需要这些功能。



即使自我感受十分强烈,如果我们的精神边界一段时间内遭受频繁的攻击,也会变得很不自信。我们越是对自己信心不足,就越是容易接受外来的评价,这是一个螺旋式下降的过程。



长时间的攻击会最终动摇人们的自信心——而这是信念、活力和创造力的源头。虽然我们会感到十分不自信,但只要我们把精力放在不断认识自我、保持自我感上,同时铭记别人的评价给我们带来的痛苦,就不会轻易给别人下定论。



当一个人有压迫心理时,往往试图控制的是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体。对于“被压迫者”,与这种行为和平共处是极其困难的。而外人根本无法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事。

1.人们评价我们实际上是在假装知道我们的内心世界,是在对我们精神边界进行攻击。

2.这些攻击如果被接受,会导致我们暂时迷失自我,屈服于别人的控制。

3.当人们长期遭到这样的攻击,就会最终忽视或无视自己的内心世界——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。



越是没有自信的人,越是忽视自己的直觉!

随便给人下定义者,多半处于失控状态!



在被控制者的眼里,控制者看上去非常有力量:傲慢、专横无比,让被控制者感到惊恐万分。实际上,与被控制者的感觉刚好相反,控制者本人经常感觉自己无能为力。



对于控制者来说,最不希望他们的伴侣具有认识自我的力量和勇气,因为这种个人意识就是分离的迹象。

在家庭关系中,被控制者自身的个性,会干扰控制关系。任何一种个性的表现——例如不同的观点——都是一种独立的倾向,因此具有打破被控制的可能。



被控制者总是不断地向控制者展示自己具有深邃的思想、高度的认识,并小心翼翼地向控制者表述他们的内心真实世界。而实际上,通过这种方式,他们正在不断地激怒控制者,不断地威胁着控制关系。控制者最害怕被控制者独立!



如果我是正确的,那么他们必须是错误的。为了存在我必须是对的。我的“自我塑造”不会出错。

分离的倾向不仅威胁着控制关系,也会威胁控制者的身份。如果现实不能遵从于控制者的观点,就有可能形成对控制者的挑战。

控制者的心理需求——来自外界的认同和接受!



当用偏见来对付别人的时候,往往会先贬低别人。



因为无知,控制者把被控制者抓在手中,决定着被控制者的一切,就好像他们洞悉了被控制者的内心世界一样。控制者不知道强制力量的存在,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联系,于是他们不断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,似乎被控制者要离他们而去。因为要维护自己的“地位”,他们常常恶语伤人,成千上万的人对我说,这种口头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厉害。



给别人随意下定义与炸毁大厦是一回事儿,这种压迫行为来自于控制者的非理智行为,虽然控制者只是想建立某种联系。

强制力量,其实是一种寻求社会认可的需要!



被控制者期望别人的理解,内心充满了惶恐与震惊,压力使伤害越来越复杂,常常让他们痛苦不堪。

没有人愿意别人给自己随便下定义,可是,被控制者不知道控制的本质,不知道控制关系背后的强制力量,他们常常会把生命耗在改变压制者这件事情上,或是努力去证明自己并不像压制者说的那样,反对别人对自己的胡乱评价。

被控制者越是可靠、有力,控制者越感到受到威胁,于是,他们便加紧对被控制者的压制。



如果不能把握自己,会力图去控制别人。

了解了强制力量,明白它是一种寻求联系的需要,那么我们就向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,让他们能够清醒过来,结束自己的控制欲。



简单说,觉得自己并不孤立,就意味着把自己看成整个世界中一个有意义的部分。

我们生活的社会,是以一种神秘而真实的方式在相互联系,明白这一点十分关键。



以自己的仁爱与他人联系,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,我们就可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。认识到这一点,有助于控制者抛弃控制关系。

即使他们感到茫然,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,只要明白自己实际上并不孤立,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就会得到缓解。



同样,这样的认识也有助于被控制者勇敢面对精神上的侵害:我有权利存在,我是宇宙的一部分,我不能被抹杀。如果我们想彻底了解控制的本质,就必须搞清楚正常的联系方式。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联系,是一种心灵上的联系!

人与人之间需要心灵上的交流,这种心灵的交流,来自于我们已有的联系。即使是小孩子,只有两岁大,就已经会体验这种联系了,除非他们失控。



当控制者正视自己的恐惧和感觉,就能够开始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沟通,此时,他(她)明白了自己的体会。清楚自己的感觉、知觉、直觉,能够对它们进行评估,并将其融合在一起。此刻,再也没有必要去控制什么了。



尽力挖掘你天生的和谐感,它有助于防止人格分裂

越来越多的人认为,所谓和谐感就是把世界看成一个真实的整体,人与世界和谐的存在,感到安宁、平静和永恒,更重要的是感到安全。







一个例子:

有个曾经沉溺于压制性行为的男人,最终理解和终结了这些行为。他受益于通过以下的努力所获得的成果:努力去理解自己的感受。我鼓励他去想象一下,他的妻子曾经就某件事情,提出与他观点不同的好主意。他相当能说会道地对我说了以下这一大段话:

当我按照你教我的那样去做时,首先是感到害怕和不安全,感到我的妻子正在离我而去。因为她开始有自己的主意,那是她的而不是我的,这就意味着这个观念不会源自于我。

就好像我的妻子和我呆在一个大的肥皂泡里面,当然这个肥皂泡必须足够坚韧。这个肥皂泡就是我的现实。只要我的妻子呆在肥皂泡里面,她就有“自由”。在那里有足够的空间去活动,因此自由的幻想对她来说看上去好像是真实的。但是,当她向我表达一个想法,这个想法可能是她想步出我的肥皂泡,并进入她自己的肥皂泡。可我不想让她走出我的肥皂泡。我害怕那样会形影相吊,害怕应对那种境况下的情感。

我尽力把她拖回我的肥皂泡,糟糕一点的话,我可能会伤害她,但这样她就不会离我而去;可能还会更坏一点,我会让她迷失方向,这样她就永远找不到出路了。

事实上,在我的肥皂泡外面,她不受我的控制,对她来说更加安全。如果她走出我的肥皂泡,反而是我感觉到不安全,因此我会很恐惧,于是我就尽力让她呆在我的肥皂泡里面。

当她说“打住”,我立刻意识到在肥皂泡里面我是孤单的,然后我就尽力地把她拉回来。但我知道我将不得不松手并面对痛苦。

痛苦一直存在于肥皂泡里面,但是,只要我专注于让我的妻子一直生活在我的肥皂泡里,我就不会感觉到痛苦,也不会面对它。

但是现在,我想惟一可以让我找回自我的方法,就是让她离开我的肥皂泡,这样我可以独立,并勇敢面对痛苦,之后我会不断成长。

请注意他的话,“这个‘肥皂泡’就是我的现实。”这说明“肥皂泡”是一个精神上的虚构物。这就暗示,如果他的妻子生活在肥皂泡里面,那么他的妻子在他心目中就被当做一个假想的人(泰迪)来对待了。对他来说,他的妻子和这个假想的人是“一体的,是同一个人”。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他的妻子表现出已经和他分离了,并生活在她自己的肥皂泡里,他才会采取行动让她返回到他的肥皂泡里去,从而阻止她露出分离的迹象。这就是他成为一个控制者的时候。

“杀人,而后自杀”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

当继续我们的探索时,还会面临另一个奇怪的悖论。通常说来,控制者自认为自己是强有力、独立的,不需要任何人。通常其他人也都用这种眼光来看待他们,但是他们不得不和他们无能为力的情绪作斗争。他们非常依赖于“其他人”,因为他们需要征服无名的恐惧感。这种强烈的恐惧感导致他们把控制其他人当做首要的事情,认为这样才能避免中断和别人建立联系。

控制者对被控制者离开的反应,一般是企图尽可能快地和另一个候选人,建立一种新的控制关系。还有一种反应是控制者拒绝被控制者的离开,他们不断试图接近被控制者,使已经离开他们的人感觉和他仍然无法脱离联系。

对于偏激的控制者来说,失去联系是非常恐怖和无法接受的,会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杀掉被控制者,以阻止被控制者和他失去联系,离他而去。最后经常有自取灭亡的感觉,有些人因无法承受,采取了自杀行为。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“杀人,而后自杀”的情节逻辑。

控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来支配被控制者

在控制者的心目中,有一个似乎是活着的假想人(泰迪),控制者在勾画这个假想人的生活时,有一种平稳感和安全感——不过所有这些都是依据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而已。他们命令别人,假如他们的指示没有被遵从,就觉得有理由为此发怒;如果被控制者表现出逃离的迹象时,他们觉得有理由为此感到受到了冒犯,甚至因此而被激怒。

他们“自然而然地”为其配偶规定好活动范围,并且“确信”其配偶知道他们的感觉和想法。与配偶失去联系会使他们处于失控的状态中。联系使他们感到自我的存在。这种联系的力量同控制者与自我联系的力量一样强大。

控制者不知道假想人的事,也不清楚控制关系的存在,也不明白这种控制关系是对真正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替代,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恐惧的根源。藏匿于他们内心对分离的恐惧,通过一种奇怪的、难以理解的方式被控制关系本身掩盖了起来。

已被确认的控制者,其明显特征就是害怕分离,对分离的迹象非常敏感并会立即做出反应。
Admin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38
积分 : 4960
威望 : 0
注册日期 : 12-03-13

http://xjlz.3d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